吉利德科学公司(Gilead Sciences, Inc.)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福斯特城的全球领先生物制药公司。公司成立于1987年,自成立以来,吉利德科学公司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生物制药公司之一,并多次入选《财富》杂志美国500强。
吉利德科学公司专注于研究和开发治疗多种严重疾病的药物,主要包括艾滋病(HIV)、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流感、癌症、炎症、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心血管疾病。公司的产品线包括用于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日服一次的单一片剂药物,以及用于降低某些高危成人感染艾滋病病毒风险的口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
吉利德科学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始于2007年,并在2016年于上海设立了其中国总部,进行商业运营。公司在中国的主要业务包括药物生产和销售,致力于为中国患者提供创新的治疗方案。
近年来,吉利德科学公司在肿瘤学领域也取得了显著进展,计划在2030年前推出超过10款革新疗法。此外,公司在2024年面临业绩压力,归母净利润下滑91.45%,但也通过推出多款创新药物保持了市场领先地位。
吉利德科学公司通过其广泛的产品线和持续的创新,致力于为全球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解决方案。你知道吗?最近有个大药企在裁员,而且还是个国际知名的大牌——吉利德科学。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裁员事件,它背后藏着许多故事。今天,就让我带你一起揭开吉利德的神秘面纱,看看这个曾经的抗病毒巨头,如今为何要裁员,又有哪些新动向。
裁员风波:一场成本优化的大戏

2025年3月,吉利德科学在加州福斯特城总部裁减了104名员工,涉及副总裁、高级副总裁以及公共事务、人力资源等岗位。这并非偶然,而是基于2024年四季度公布的人员调整措施的延续。在此之前,吉利德已经关闭了西雅图办事处,解雇了72人。而这一切,都源于全球抗肿瘤管线研发受阻,导致成本优化压力。
尽管如此,吉利德明确表示,当前裁员计划暂未波及中国业务,并持续加码本土化投入。看来,吉利德对中国的市场前景充满信心,希望通过研发、政策合作与生态构建巩固其地位。
豪赌CAR-T:一场烧钱的游戏

提起吉利德,不得不提的就是CAR-T疗法。2017年,吉利德以119亿美元收购了CAR-T巨头公司Kite Pharma,获得了Yescarta和Tecartus两款CAR-T疗法。这条路并非一帆风顺。
2020年,吉利德又以210亿美元收购了Immunomedics,获得了TROP2 ADC药物Trodelvy。CD47单抗Magrolimab因安全性问题导致临床试验终止,49亿美元投入血本无归;Trodelvy在膀胱癌、非小细胞肺癌等适应症中接连失败,加速批准被撤回。
截至2024年,因CD47、HIF-2等项目失败,吉利德已损失超66亿美元。这不禁让人感叹,吉利德在CAR-T领域的豪赌,似乎并没有带来预期的回报。
新动向:聚焦长效HIV药物

尽管在CAR-T领域遭遇挫折,但吉利德并没有放弃。2025年3月,吉利德计划跳过II期研究,直接启动每年一次注射的lenacapavir III期临床试验。这款药物有望实现每年一次注射以预防HIV,为HIV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在旧金山举行的2025年逆转录病毒和机会性感染会议上,吉利德展示了lenacapavir的I期研究结果,该药物有望实现每年一次注射以预防HIV。同步发表在《柳叶刀》上的数据显示,每年一次的暴露前预防(PrEP)使血浆中lenacapavir的中位浓度高于III期试验中每半年治疗一次患者所需的有效浓度。
国内市场:持续加码本土化投入
吉利德对中国的市场前景充满信心。近年来,吉利德在中国大力推动研发团队和能力的建设,以期实现更多三期临床在中国的同步开展,帮助加速创新疗法的审批,以更早惠及更多有需要的患者。
2025年3月,吉利德的丙通沙?口服微丸在海南博鳌乐城先行区获批,用于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儿童患者。这标志着吉利德在丙型肝炎领域的又一重要突破。
:吉利德的中年危机与转型
吉利德,这个曾经的抗病毒巨头,如今正面临着中年危机。传统业务增长见顶,新兴领域突围艰难,投资与回报失衡。吉利德并没有放弃,而是积极寻求转型。
裁员、聚焦长效HIV药物、加码本土化投入……吉利德正在努力走出困境,寻找新的增长点。这场转型之路,注定充满挑战,但相信吉利德能够凭借其强大的实力,再次书写辉煌的篇章。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吃瓜网 - 吃瓜爆料|热点黑料|网红大瓜|独家爆料 » 吉利德,国产新药崛起,竞争加剧